在阅读至结尾时,才恍然大悟,《以法之名》实际上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电视剧,它彻底摒弃了任何幻想的元素,让理想主义无处容身。
压迫感贯穿始终,迟到的并非正义,而是一个惨痛的残酷事实。
在万海案最终尘埃落定之际,万海不幸离世,乔振兴的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,他的弟弟秦锋也英勇地献出了生命。
秦锋的离世让许多人感到不平。
关于他是否应当被处死,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。
显然,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飞来横祸。
在长时间离线后重新上线,他成了洪亮“挡枪”的替身,在这种草率且随意的剧情发展中,秦锋仿佛成了一个随叫随到、任人摆布的工具。这不禁让编剧的做法引起了观众的强烈不满。
与此同时,必须承认,该剧制作方在“因果报应”这一主题上的初衷是良善的,且这一理念有明确的出处。
实际上,导致秦锋死亡的并非王大有,而是他三年前的自己。
命运的赏赐实则隐藏着代价,人生往往如此。在少年时期,我们所投掷的回旋镖,常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反弹,直击自身的要害。
在多年以前,秦锋遭受孙飞的威胁,未能及时揭露“131”案件的真相,致使王大有逃脱了法律的惩处,间接导致了其兄长的离世,并在无形中助长了恶人的违法行为。
每一次蝴蝶的翅膀挥动,都能激起一场浩瀚的海啸。
他的胆怯触发了连锁反应,侥幸的心态无法使他持续无知,当真相大白时,罪恶感如同无孔不入的猛兽,无情地侵蚀了秦锋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、每一寸空间。
自秦锋选择隐瞒事实、知情不报的那刻起,命运的轮盘便开始缓缓转动。纵使有“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”的说法,但秦锋早已尝到了所谓的“报应”,他的生活早已从高峰跌入谷底,变得支离破碎。
他的哥哥无辜被害,秦锋与哥哥的团聚成为遥不可及的梦;转至后勤部门,秦锋再也无法站在前线与敌人抗争;他间接成为了杨婧的杀父仇人,永远无法向心爱的人表达爱意,与她共度一生……
他早已为所做选择付出了代价。
秦锋最终作出了正确的决定,历经曲折,以牺牲自身为代价,成功擒获了首恶王大有,从而结束了所有纷争,实现了命运的圆满闭环。
可以想见,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秦锋应是感到释然的,因为漫长的悔恨终于得到了终结,他向所有曾经对不起的人,包括自己,作出了交代。
您是否注意到,惩罚与报应似乎总是特别青睐于善良之人?
“好人有好报”这一说法往往不过是空谈,实际上更常见的是善良之人遭受报应。
仅有强烈的道德感的人才会具备内在的自我约束力,一旦善良之人犯下一次过错,罪恶感、廉耻感和羞愧感便会如潮水般涌来,将他们淹没。
秦锋正是个如此之人,若非后续的离世,我们可以设想,仅凭他起初那瞬间的失足,便足以让他长期饱受心灵的折磨,持续承受那无尽的炼狱之苦。然而,那些毫无良知的个体,却似乎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。因为若如王大有这等人相信因果循环,他们便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犯下种种罪行。他们缺乏内在的道德约束,对外界的社会教诲也不以为然,不得不承认,他们相较于那些有良知的人,生活得更为轻松与自在。